•   亲爱的股友,愿你的股票市场之路如同长虹般绚烂,一路飙升,财源滚滚。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冷静和理性,把握机遇,实现财富增长的梦想。
  •   亲爱的股票朋友,愿你在新的一年里,股票如潮水般上涨,收益如春笋般茂盛。在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,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。祝你投资顺利,财源滚滚!

配资公司:股市5倍杠杆-央行调整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释放三重信号

摘要:   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迎来重大调整。9月19日,中国人民银行(以下简称“央行”)公告称,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,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...
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(万)

  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迎来重大调整。9月19日,中国人民银行(以下简称“央行”)公告称 ,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,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,即日起 ,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、利率招标 、多重价位中标,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。

  逆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,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 。简单来说 ,逆回购是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,逆回购到期则是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。从今年的操作节奏来看,截至9月21日 ,央行仅在1月21日至1月27日即春节假期前开展过14天期逆回购操作,其余时间则处于“休眠”状态。

  在笔者看来,央行此次调整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释放出三重关键信号:

  其一 ,进一步强化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地位 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,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始终与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亦步亦趋,固定按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加15个基点定价,即便是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被明示为政策利率后亦然。因此 ,市场把14天期逆回购视作具有政策属性的工具,这种定位会在一定程度上模糊政策利率的定位。

  此次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后,14天期逆回购不再有统一中标利率 ,而是由参与机构根据自身资金需求、风险偏好自主报价,通过市场化原则确定最终中标结果 。这一变化不仅明确了14天期逆回购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定位,更让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地位更加清晰 ,有助于减少利率信号传导中的“杂音 ”。

  其二,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调控的转型正在持续推进。去年7月份,央行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调整为固定利率、数量招标 ,操作利率不再是中标结果,而是由央行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确定,以此推动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调控转型 。同时 ,央行还增加临时正 、逆回购操作 ,利率分别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减点确定,进一步突出其政策利率地位,框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范围。在此基础上 ,通过延后操作时间、调整中标机制等方式,实现了中期借贷便利(MLF)利率政策属性的完全淡出。

  本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的调整,也可以看作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延续 。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正在持续推进 ,更加注重发挥价格型调控的作用 。通过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,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,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,充分发挥利率调节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作用,能够更好地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实效。

  其三,央行流动性调控的灵活性与精准度再上一个台阶。从央行以往的操作来看 ,14天期逆回购操作通常在春节以及“十一”这类7天或更长的假期前开展,以满足假期前后市场的流动性需求 。眼下“十一”假期临近,央行或将在假期前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 ,因此提前公告操作方式的调整也有一定必要性。

  更重要的是 ,根据央行公告,14天期逆回购的“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 ”,这一方面表明 ,未来其开展将不再局限于上述的固定时点,央行可根据资金面变化随时启用,让流动性调节更加“随需应变”;另一方面 ,操作规模按需确定体现出央行对流动性投放的精细化把控,这也正是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题中之义。

  当前,央行流动性工具箱储备充足 ,期限分布更趋合理:长期有降准、国债买卖,中期有MLF 、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工具,短期有公开市场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 ,以及临时正、逆回购 。展望后期,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,央行大概率会继续根据经济和市场实际运行情况 ,适时投放不同期限的流动性来满足市场阶段性的需求 ,保持流动性充裕,同时不断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(文章来源:证券日报)

你可能想看: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